小说连载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一百三十七 他们产生了些许的忧虑

一千一百三十七 他们产生了些许的忧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太学里三千多名学生,基本上就是寒门子弟和黎庶子弟,在士人们看来,这就是一群泥腿子土包子在自娱自乐,圈地自萌。

但是也有一些士人注意到,太学里教的东西不一般。

这支教育团队会把一些五经要义传授给太学内的寒门子弟和黎庶子弟,但是绝对不是主要的,经义之类的东西只是让他们知道,仅此而已。

除此之外,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算术,是水利工程和农业,是如何与黎庶农户打交道,如何防治各种灾害之类的。

太学里走的是偏向现实化的教育,完全打算把这些人培养成干练的基层官员、办事官员,并没有想着从中培养出多少文学经学大家。

但是因为【时代需求】,很早以前,皇帝就绕开了他们的体系,自己另外搞了一个体系。

在基层的乡村教人识字,然后通过识字的多少任命村长乡长,让那些泥腿子自己治理自己,管一百多个人,或者三五百人,或者一两千人。

这种等级的官员,并不需要什么太多的本领,不需要明白四书五经六艺。

做得好的,就能被送到太学去,在太学里接受一定程度上的正规教育。

比如五经家法之类的。

皇帝不要他们做文章,不要他们能掌握多少经义,甚至不会教他们什么叫微言大义,只让他们知道一些先贤说过的话,然后就开始教他们如何治理一村一乡一县之地。

准确的说,皇帝没打算培养什么高级官员,没想着培养国家级别的人才,只是打算培养一批中低级官员,让他们在地方基层做官,把持地方。

至于中央高层,皇帝似乎并不在意,依然让察举制自行其是。

但是那个比较少,不占多少比重,因为没什么人愿意去教。

太学的师资资源并不强大,全靠名望很大的当朝吉祥物司徒蔡邕撑门面,勉强招揽了一支教育团队。

这支教育团队完全不入顶级士族们的法眼,他们觉得这些人连他们的私人老师都不如,根本不配教育他们。

所以士人子弟几乎不去太学。

尽管这些太学教师有那么些优秀的被郭鹏任命为五经博士,但是一样不入他们的眼。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